融界教育

融界教育首頁 >> 產業(yè)&金融精選

多數人只見廢話不見正確

開通高手技術視頻大全【終身賬號】    發(fā)布時間:2018-04-18 08:41:54    內容來源:雪球

影響投資階級流動的最大因素還是認知級別


投資這個活兒說到底就是判斷事物的三個屬性:真不真?好不好?值不值?對真假的判斷力是關乎飯碗的生死問題,判斷對了也許沒收益,但判斷錯了可能要人命。真假層也許可以過濾一半兒,而好壞的篩選能直接過濾掉90%以上?!昂谩北旧碛址至藥椎葞最?,看似模糊實際需要很高的眼力。值不值是最主觀和缺乏標準的,有時復雜的數學模型也算不出有時一句話就可以定論。由真入好是投資進階,由好入值是獲勝關鍵。


95分的極品類公司好是好,但也由于好得太沒爭議所以就總是貴,除非碰到泥沙俱下的股災很難出現理想的賠率。60分以下的公司容易出現便宜的價格,但坑也實在太多,而且隨著時間拉長越來越燙手總得焦慮的變現。80分的公司基本情況過硬,但總還有些重要的爭議或迷霧。若通過研究肯定了爭議點的確定性,那么市場擔心的折價就會在后續(xù)的證實中不斷溢價。


投資這個工作的實質是探究社會某些斷面發(fā)展變化的真相,從技術層面而言是在理解價值的基礎上玩好概率和賠率。必須求真務實,可以灑脫自在,可將高質量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結合在一起,還有機會認識一些正直聰明的人,又不用傷害任何人就可以體驗到戰(zhàn)勝的快感,才是這個職業(yè)最吸引人的地方。至于賺錢,其實只是順便而已。


對事物的認識有點、線、網、陣的不同級別。點狀認知全是碎片化,線狀認知開始將點用邏輯串連但線條間缺乏聯系,網狀認知將邏輯線索形成較寬闊的覆蓋而能自圓其說,但僅涉及了事物的某個斷面。陣列認知先尋找底層規(guī)律為基礎,向上再抽象出核心變量條件,再往上形成認知邊界,其實這就是方法論。對事物的認知也只有達到方法論級別,才能說“懂”。


投資為什么虧多賺少?不談人性問題,僅對于投資的認識就可分勝負。絕大多數人都是用“點”賭大小,一部分人用“線”撞大運,少數人有“網”能撈到些魚,而長期賺大錢者絕對都是持有正確方法論的。所以影響投資階級流動的最大因素還是認知級別。


經??匆婎愃葡旅娴脑挘褐袊墒心苷瞻崦绹慕涷瀱??什么價值投資不是自欺欺人嗎?連大筆分紅都做不到還談什么價值?巴菲特要是來A股也照樣會虧死你信嗎?沒有制度改革怎么可能出現大牛市?所有的股民不過是被收割的螻蟻別做美夢了....其實吧,所有這一大堆都可以翻譯成一句話:雖然我總是虧,但那都不!怪!我!


不管是過去三十年還是未來的十幾年,在具體某個時機和資產類別或者職業(yè)機會上沒有把握住機會,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兒,但千萬不能戰(zhàn)略上踏空中國。一時的錯過沒關系,這個時代總是給你下一次的機會,而且由于體量足夠大只要抓住一次就會很不同。但由于狹隘悲觀而全方位踏空可就慘了,在機會最多的時代沒想明白,等未來想明白了也晚了。


其實很多東西包括投資的大道理,都是“正確的廢話”,但大多數人之所以平庸就是因為只看到了“廢話”就直接藐視了“正確”。什么不廢呢?真正的專業(yè)大部頭書籍,各種枯燥的數學模型、抽象理論和艱苦的學習過程,又有幾個人看呢?可妙就妙在,你看過學過知道深淺后,那些大道理再看就既正確又不廢話了。沒這個修養(yǎng)打底,人家千錘百煉出來的東西看著也是廢話一籮筐。


順勢而為與逆向思維看起來是一個矛盾體,實際上是不同的決策層次。順勢是長期戰(zhàn)略層面需要考慮的問題,在大方向上決不能逆歷史潮流而動,要堅定的站在大勢所趨一邊。但首先不同行業(yè)的勢節(jié)奏往往不同,其次即便方向確定其演繹過程也常有劇烈波動。所以逆向思維是在戰(zhàn)術層面選擇聰明的時機來介入某個“勢”,規(guī)避過熱買入低估,用更好的賠率參與到具有高確定性的未來中。


波動不應該作為管理目標,但風險一定是核心管理目標。而事實往往是,聰明的管理了風險后凈值很少會大起大落(以年度計)。所以簡單的談熨平波動自然是不智,但動輒說波動完全不可控也不能控,大約也是風險管理能力差的借口。被逼到絕地再獲勝是個好故事,但這種凈值曲線并不是復利的好踐行者。因為這種特質拉長了時間看,大概率還會有下一次面臨絕境,但誰能肯定每次都有逢生的運氣呢?


真正嚴肅的投資是以必贏為目標的。而且是要在假設自己只是個普通人并且一定會犯錯的前提下,還能大概率的贏。如果稍微幸運一點,就不但能贏還可大勝。理解這看似矛盾的話背后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就算是投資開竅了。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致命缺點,那么要么期待一輩子別碰到觸發(fā)它的環(huán)境,要么希望盡早吃點苦頭讓它真正暴露在自己面前。在投資的世界里,只要做得足夠長,那前一種期待就是幻想。所以要么盡早通過挫折洞悉自己的罩門并老老實實守一輩子(所以我才說要職業(yè)投資最好是在熊市里),要么見好就收及早離去。


高概率必須要依托在需求端的長邏輯和供給端的高壁壘上,高賠率往往出現在負面共識高度集中又隱含了高預期差的地方。高概率對象最怕的是被充分預期,但好在它是時間的朋友,等字訣能化解矛盾。高賠率對象最怕的是負面邏輯被證實,機會在于正面邏輯強勁又短期難以證偽,某種程度上是個和時間賽跑的游戲。高概率與高賠率共振是數年一遇的大機會,但可惜大多數人會在這個機會出現時被暴跌嚇尿了。


每個周期回頭看,都會發(fā)現最好的賣出時機就是不斷的出利好,甚至利空都被理解為利好,行情又已經演化了很長時間,市場一致性預期最高的時候。而最佳的買入時機就是天天都是利空,甚至利好都被解讀為利空,行情也已經演化了很長時間市場一致性預期同樣高的時候。事后看都很容易,但身在其中卻要克服巨大的群體效應和慣性思維,要在壓力下依然擁有理性和常識的能力。順周期內的錢很多是運氣,多個周期考驗賺到的錢才是能力。


有一句話說對一項投資,經常從看不見,看不起,到看不清最后看不懂。如果僅僅是看也就罷了,最怕是在看不懂的階段開始等不及。絕佳的投資機會一定不是靠追的,而是靠撿的(通常這時大眾處于看不見或看不起階段)。最常見的錯誤投資行為,是價格越高膽子越大。高價了才開始樂觀,說明一直沒看懂又生怕錯過下一波,如果既缺乏眼光又管不住情緒,超額收益就只能寄希望于好運了。


所謂看透永遠是相對的,不確定性永遠是絕對的


17年有個有趣的巧合:2012年同樣是茅臺新高成長股哀鴻遍野(此外當時主要熱捧消費和醫(yī)藥等弱周期概念),特別是下半年那段真是比較慘烈的。但熬過去之后,是整體流動資產5年7倍多的舒服日子。這次同樣希望用短期的凈值波動再換來一個類似12年的戰(zhàn)略機會。市場就是這樣一個“奇怪”的地方,難受的時候總是比你想象的更難受,但必然的歡暢來臨的時候也總是比你最樂觀的期待還要美好得多。坦然接受這點,也坦然享受這點。


有人說投資費什么勁直接閉眼買茅臺就好。其實,茅臺12年收盤價到現在,也不過4.5倍而已。而且還要先遭遇45%的下跌,這還是買在12年收盤低點位置。要是買在12年創(chuàng)新高的9月,5年至今收益率不過2.3倍不到,期間遭遇最大回撤60%。這你要能忍,那其它能挑的簡直太多了。


其實我的意思是,投資這錢其實既挺好賺,但又沒有你回過頭去開上帝視角那么輕松。說挺好賺,是因為把握住根本后,波動更多帶來的是機會,每次表現細節(jié)都不一樣的背后,是每次底層規(guī)律都一樣。說沒那么容易,是上帝視角下個個都能逃頂抄底,但回到當時場景下并真切一路走過來,你該挨的煎熬和忍耐都躲不了,哪個也不例外,唯一例外的幾個恐怕你還沒重倉。所以,投資這點兒事兒,該認的就得認,不能犟。


如果什么都不可靠,那就依靠能持續(xù)創(chuàng)造價值的好公司吧。如果什么都不相信,那就相信非常便宜的估值吧。如果一切問題都想清楚了,那就把結果交給時間吧。


《華爾街股市投資經典》的作者吉姆·奧肖內西認為主動型投資者必須具備七個特質,分別是:長期視角,注重過程,不預測走勢,耐心和堅持,精神力量,相信概率,紀律性。我個人非常認同,從中也可以發(fā)現成功的主要挑戰(zhàn)都是來自高度的自我約束而非專業(yè)知識(那只是基礎)。從長期而言投資是一個注定在風光和困難中反復循環(huán)的游戲,誰都可以在順風車里談笑風生,但當必然的巨大困難來臨時,上述的七種武器確實是至高的贏家法則。


從投資能力評級來看,三國第一投資大師可能非司馬懿莫屬。首先是活的夠長,完整穿越了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個周期,實為市場中的不死鳥。其次是一生穩(wěn)健幾乎從無大敗,面對強敵孔明雖吃過虧但也用極強耐性磨到最后勝利。克曹爽同樣顯示出極深的城府和耐心。一生雖無孔明郭嘉縱橫天下的驚艷,但幾無破綻和骨子里的穩(wěn)健,把人生的復利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在我們談看透未來的時候,要知道一年半載也是未來,十年八載也是未來;有點兒起色是未來,大夢想大奇跡也是未來;模糊的定性是未來,精確的定量也是未來......看你怎么理解“看透”兩個字了。另外,所謂看透永遠是相對的,不確定性永遠是絕對的。能理解處理這種矛盾,學會在不確定性中做出高確定性的決策,就是悟性。


很多時候選擇放棄還是堅守一個公司,不是簡單的“好不好”問題,而是契合度的問題。那種經營節(jié)奏清晰可預期,成長的邏輯性很強,每個重要進展你都可以理解并贊賞的對象,哪怕并不經常超預期也還是很喜歡。相反有些發(fā)展驚艷但越來越看不懂或者讓你內心深處疑惑不安的,大概率是很難堅持一路同行的。 


未來A股的投資機會將越來越多的來自創(chuàng)新和科技領域


經濟發(fā)展到這個階段,衣食住行的歷史性機會基本已充分演繹了。不是說這方面沒收益了,而是未來別太指望這方面的大機會(車是例外,幾個重要因素疊加還有充分的長期機會)。美國股市這些年的情況昭示了,未來A股的投資機會將越來越多的來自創(chuàng)新和科技領域。而無論是技術創(chuàng)新還是顛覆的商業(yè)模式,不確定性都遠比衣食住行類基礎需求要大得多。再結合市場機構化進程的加快,未來我們將面對的是獲得超額收益越來越困難的局面。


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年輕一代的優(yōu)勢在于對科技和消費的高度敏感性,更善于理解新鮮事物也具有更好的學習能力,但同樣容易過分激動和毛躁。老手們最寶貴的是對投資本質的深刻理解和過往寶貴的經歷,能沉得住氣,這些在任何時代都不會過時,但對變化遲鈍和保守不可避免。所以多讓年輕人做研究,多讓老手做最決定,可能是個理想的搭配。


至于AI對于投資人的威脅,我相信對于指數投資和套利這種高度依賴客觀數據和執(zhí)行力的領域,用不了多久就可能顯現出相對人類的極大優(yōu)勢。而對成長類企業(yè)中大量涉及的管理者品格能力定性、長期商業(yè)前景判斷、合理賠率設定等這類高度主觀和不確定性領域,AI的侵襲還有相當的路要走。但當大數據有一天滲透到人類生活和商業(yè)行為的各個縫隙后,我想把資產交給AI去打理會是個明智的選擇。


有個挺意思的說法:現在中國的BAT再加上美國的FB,蘋果,亞馬遜,谷歌,微軟的大BOSS們聚在一起商量點事兒,可能比G8的首腦會對全球的影響更大了??雌饋碛悬c夸張,但科技爆發(fā)和市場經濟背景下誕生的這類企業(yè)巨無霸,未來的影響力真的有可能超越強國。沒準哪天就像《生化危機》里的傘公司,或者《異形》里的維蘭德-湯谷公司一樣,集救世主與惡魔于一體。


看《華爾街》和《華爾街之狼》這種電影,里面雖然各種黑暗齷齪,但大boss根本上還是依托基本面甚至還要探討價值的,只不過玩內幕交易和包裝夸大。而在《大時代》和《股瘋》這樣的東方故事里,則把股市演繹成了各種神秘技術指標和天才的表演。我覺得這既體現了制片和導演在金融專業(yè)素養(yǎng)上的差距,也說明不同文化背景下廣大觀眾喜聞樂見的口味差異。


《至暗時刻》能讓人看到在最沒有希望的時候面臨的決策壓力。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至暗時刻”,想走出來都得靠勇氣和意志力,說白了還是要扛得住。 正如丘吉爾說的:沒有最終的成功,也沒有最終的失敗,只有矢志不渝繼續(xù)前進的勇氣。


愛思考是件好事兒,但這和亂下結論不是一碼事兒。對于復雜的事物,思考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認清其復雜性,了解這一事物影響的相關因素內在聯系和主要矛盾。


重倉中國,重倉人才,重倉未來,我高度認同


這兩年調研觀察的一些公司掌門人,我感覺除了與國外同行類似的企業(yè)家精神以外,還有些具有獨特的家國情懷。我想這可能是由于他們這代人既深切體會過民窮國弱的時代,又見證和參與了這幾十年的快速崛起,這種獨特的歷史體驗賦予了他們格外深沉的歷史使命感,也因此有更強大的精神力量去沖擊產業(yè)突破,他們將接力完成中國從窮到富再到強的一棒。當然,到了80后甚至90后企業(yè)家掌舵的時候,我相信他們的視野將是推動全人類的美好生活了。


中國的這輪大發(fā)展牛市起始于1978年的改革開放,屬于典型的“在絕望中爆發(fā)”。之后跨過的溝溝坎坎不少,但始終保持著很好斜率的上升。直到今天雖然一路超越各個老牌強國,但世界對于中國的牛市預期依然處“在猶豫中發(fā)展”的階段。國內對此尤其更悲觀些,什么文化不行、制度不行、信仰不行總之肯定是不行等等都還很有市場。所以從預期的角度來說,國內外對于中國發(fā)展的預期其實還是相當不足的,距離“在瘋狂中死亡”還遠著呢。


對于國家未來發(fā)展,總有人說我是不是盲目樂觀?我其實想說,如果是在80年代初甚至90年代中,要說看出來中國的巨大潛力和發(fā)展前景還算是高人,那么現在你還沒意識到中國未來20年能達到的高度,這已經是太缺乏趨勢敏感度了,這時的最大問題不是盲目樂觀而是對于時代趨勢睜眼瞎了。其實看看歷史和數據,只要中國不瞎折騰去搞各種運動,這樣的體量這樣的綜合素質這樣的國際環(huán)境,混不起來才真是意外。


高瓴資本張磊在最新的訪談中認為應重倉中國,重倉人才,重倉未來,我高度認同。未來十年可能是改開以來這波大上升周期最后一個黃金時代了,2030年再往后會是高平臺但很難再出現我們已經習慣的高彈性了。戰(zhàn)略樂觀就是現在最重要的事。


中國高速發(fā)展到現在的一個副作用,就是無論到世界哪個傳說中最繁華的地方,也不過就是“額,不錯”而已,反倒是海外一些純凈的自然所在更能帶來震撼了。另外現在到一些海外高端旅游目的地,明顯感覺游客是由歐美,中國,印度三大主流構成的,不同目的地構成比例有所差別,但相比這三大主力,其它日韓中東都算很少了,再其它的簡直罕見。世界形式走向浩蕩不可阻擋。


很多人回首過去幾十年在實業(yè)、房產、投資甚至投機方面頻頻出現的大機會,總有一種幻覺:好像如果自己能早生個二十年回到某個年代,一定能夠抓住歷史機遇發(fā)家致富。但其實呢?第一,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無論生在哪個年代要想超越那個時代做出與眾不同的選擇并投入艱苦卓絕的努力,都是極小的概率;第二,其實二十年后的年輕人也會叨叨能穿越到今天就好了的,然而這對于今天的絕大多數人而言好像也沒什么卵用。


“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定性為了當前主要社會矛盾,而以前的主要矛盾長期以來都被定性為“落后的社會生產”。所以呢,在以前長期的執(zhí)政方向都是大力發(fā)展社會生產力,經濟建設為中心(其實就是快速的GDP增長)。未來呢?經濟建設到今天,不平衡的地方,不充分的地方,會是主要被解決的方向。那么思考下所謂的不平衡、不充分發(fā)展具體都表現在哪些方面呢?定性的變化帶來執(zhí)政側重點的變化,再帶動具體政策和考核標準的變化,又調動了各項社會資源投放的此消彼長,這就是所謂的大勢所趨吧。


過去投資中國公司的一個利器,是看國外發(fā)展歷史然后照貓找虎。但這些年一些公司已經在細分領域做到世界前列,往前一看已到無人區(qū)了。而且這種公司基本都是創(chuàng)新驅動,這可能預示著未來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會都更依賴于商業(yè)洞察力和對行業(yè)的穿透力,要習慣在更多的不確定性中尋找超額收益了。


投資有時候和找對象差不多,首先需要有一個對的人,然后還需要在一個對的時間相遇,再然后有一個對的環(huán)境讓你們相處。最失落的是那個對的人始終沒有出現,最遺憾的是遇到了卻是在一個錯的時間,最難過的是對的開始卻因為各種環(huán)境干擾而導致一個錯誤的結束。緣分是偶然的,唯一提升概率的辦法還是要努力讓自己配得上那個好的結果。


外企在二十年前是職場貴族階層,但這些年感覺勢頭越來越衰了。從薪資待遇上已經被國內互聯網和獨角獸類公司趕超,關鍵是發(fā)展趨勢的差別還會越來越大。感覺職場新人應該慎入這個坑,因為等十年后混到中層時弄不好正趕上外資企業(yè)大滑坡,那時就真慘了。當然如果只是進去學習兩年保持靈活,那另當別論。


如果我現在還在原來的職業(yè)軌跡上,真覺得往后再看十年挺犯愁的。這年頭甭管私企外企,四十五往上要沒混到準高層確實看不清未來,可高層編制就那么幾個,大多數人的歸屬在哪里呢?根據統(tǒng)計,中國80%的工作機會是由中小企業(yè)提供的。中國公司是沒有終身歸屬文化的,國家的各項保障也僅僅是基本水平而且未來面臨入不敷出?,F在的70和80后正習慣著中產階級的高杠桿和消費主義,但等這代人到50歲往后的時候面臨的情況似乎并不樂觀。


解決危機的辦法,要么投資自己要么投資國運。如果職業(yè)前途很好屬于越老越吃香的行當,恐怕不能停下擁抱詩和遠方,未來的高度取決于職業(yè)含金量的持續(xù)進階;如果職業(yè)前景一般,學會借助國運和經濟大勢來四兩撥千斤是關鍵。所以投資在未來不是一項特技,而是一種必備的技能。技能的高低決定了未來的生活是自由級別、或舒適而游刃有余級別,還是高壓力高焦慮級別。


香港這地兒個稅極低,其它基本免稅,但極端變態(tài)的房價和依托于此的租金,是誰也跑不了的另一種賦稅,實際負擔極其沉重。國內之前雖然各種苛捐雜稅很高,但一方面房價絕對值很低居民的收入增長又很快,所以情況尚可。但這幾年房價絕對值已向香港紐約比肩,其它賦稅下降余地極小,眼瞅著地產稅也就是這幾年的事兒。這么個搞法,經濟和收入高增速還能作為致幻劑挺著,一旦到了成熟期增速下臺階收入預期下降,不知道會有多少人也住籠子?


我覺得成為一個聰明而善良的人門檻很高,那么先成為一個不愚蠢且有道德自律的人應該是起碼的追求目標。若聰明是總能智慧的發(fā)現真相那不愚蠢起碼有機會明事理,若善良是廣博的溫厚憐憫那道德自律起碼有對惡的厭惡。人活一世,總要對境界有那么點追求。有這種追求的人多了,大家就都會活的更有質量和溫度。


中國目前的管理能力有一個強烈的反差:一方面在國家級重大項目上的管理堪稱優(yōu)異,但另一方面在日常的社會管理中卻經常性的粗糙粗暴。這其實說明,國家在精英層可籠罩的范圍內,依靠決策果斷執(zhí)行有力的體制優(yōu)勢,確實能成大事。但在更廣大的基層和日常社會管理范疇內,管理者普遍不夠專業(yè)甚至素質較低,經常要么不聞不問要么出了事一刀切,基本不具備精細管理的能力和手段。這個矛盾導致這個時代,一邊總創(chuàng)造奇跡,另一邊卻總制造苦與痛。


這可能也說明,甘蔗沒有兩頭甜。中國的優(yōu)勢和特長是自上而下,這種管理模式配以精英管理,有強大的效率優(yōu)勢且容易執(zhí)行短期有爭議但長期有利的戰(zhàn)略。但自上而下的模式,天生不善于關注細節(jié)也很難對下面廣泛復雜的差異化需求做出反映,所以它高效的同時卻冷酷。反之也有相對的問題。所以很難說什么是絕對正確的。


我是個現實主義者,我從不把某個體制當信仰。我覺得不同環(huán)境下的主要矛盾不同,所以管理的能力側重也該不同。窮的都穿開襠褲的時代,那效率和改變命運就是壓倒一切的,所有其它分支都是扯犢子。在富裕的時代則相反,完全不該為了再創(chuàng)造財富而拿公平正義和自由做代價。中國的復雜性在于,處于久貧初富的中間階段,效率肯定不能扔,但也要尋找與公正社會的對接點了。政績導向、法制和教育,可能是這一階段的關鍵。


這次中美貿易戰(zhàn)的最佳結局,就是兩面放開


這次中美貿易戰(zhàn)的最佳結局,就是兩面放開。中國更加保護知識產權并放開更多市場空間,美國能放開更多的高科技出口。這樣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縮小首先解了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國內市場引入更多鯰魚。歷史已經證明相對自由市場環(huán)境下的競爭,最后的贏家是民營經濟。這樣以來,未來不僅相關產業(yè)在競爭中得到歷練提升,經濟結構改善的同時又提升了民營經濟占比,這才是真正的大贏家。


貿易戰(zhàn)要看屁股坐在哪兒,作為中國人不管你對現狀有多大不滿,但這事兒你都得盼望中國順利解決而不是看笑話。不因為別的,只因為我們的利益與此息息相關。只要繼續(xù)攀登科技樹堅定經濟結構升級,中國的未來一片光明。這個進程不會被別人阻斷,關鍵是別面臨壓力后又回炒樓放水吸毒老路,那才是最大罩門。只要不自己作死,其它都不影響通關。


在這次美國針對中國的高技術新興產業(yè)亮劍之前,中國的資本市場只沉迷在對一些老藍籌的熱捧上,似乎未來根本沒有新興產業(yè)什么事兒了。哪怕一些具有強大競爭力又業(yè)績靚麗的成長公司跌落到20PE也沒人搭理。想想看,這不就是市場既不相信國家制造業(yè)2025戰(zhàn)略規(guī)劃的決心,又嘲笑老美對此的警惕純屬杞人憂天嗎?全球兩大頂級集團就這么被A股赤裸裸的diss了。


印度首任總理尼赫魯在1945年寫的《印度的發(fā)現》一書中(這本著作很大部分是在監(jiān)獄中完成的),有不少涉及中國的部分。讓我意外的是,他多次表達出對中國文化超然于宗教信仰至上,從而相對印度傳統(tǒng)更務實和理性的贊賞甚至是羨慕。那時的中國還深陷在無邊的泥潭之中,然而作者卻在那時就認為中國人的品質和潛能注定最終會像美國和俄國人一樣優(yōu)秀,可謂十分大膽。


我越來越覺得,中國人應該特別珍視自己文化中不依賴宗教信仰的寶貴特性。宗教只是信仰中的一類而已,對中國人來說世俗的道德標準早已成為融入血液的信仰。我們相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不用神來主宰自己的命運;我們相信上善若水厚德載物,而不是為求末日的救贖而從善;我們相信君子和而不同,不唯某個真神為至上,反而更容易吸取多種宗教中的優(yōu)秀思想,少了很多無謂的爭斗而更容易融洽相處。看看歷史,看看這個依然混亂的世界,就知道這些品質有多么珍貴。


看到一個話題問“窮人和富人的區(qū)別是什么?”我覺得吧,富人就是已經把自己的高價值資源(如知識經驗,社會關系,天賦特長,意志品質等)完成了貨幣化(機遇和環(huán)境)。窮人要么就是還未掌握這類高價值資源,要么就是還沒有機會實現貨幣化。普遍意義上而言,機會只是個時間問題,本質問題還是高價值資源的獲取和積累。

線上視頻課

微信雜談

融界公開課

  • 融界內部交易系統(tǒng)講解

  • 日內波段操作交易技術

  • 期貨123戰(zhàn)法訓練10講

  • 四周期貨實戰(zhàn)系統(tǒng)培訓

導師智慧
融界動態(tài)
專題新聞
熱門文章

融界教育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