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豆粕行情分為現(xiàn)貨和期貨兩個層面,期貨價格更多反映CBOT大豆價格漲跌帶來的國內豆粕成本變化,現(xiàn)貨基差則是對國內豆粕現(xiàn)貨供需結構和市場情緒的反映。近兩年,因美豆價格高企對國內油廠榨利擠壓,進口大豆買船節(jié)奏被打亂,造成國內大豆和豆粕供應不均,對應豆粕基差也出現(xiàn)大幅漲跌。 年初至今豆粕基差波幅較大 春節(jié)后至今,國內豆粕基差經(jīng)歷了大漲快跌,最高時華南豆粕現(xiàn)貨基差曾出現(xiàn)過1200元/噸的高位,華北豆粕最高基差也接近1000元/噸。不過,3月下旬以后,受國儲進口大豆密集拍賣消息的影響,疊加預期4—5月進口大豆集中到港,各地基差快速下跌。截至4月1日,華北地區(qū)豆粕現(xiàn)貨基差已跌至550元/噸,較高位下跌接近45%;華南地區(qū)豆粕現(xiàn)貨基差跌至400元/噸,較最高點跌幅超過60%。 究其原因,第一季度國內豆粕基差上漲的根源在于去年以來國內油廠榨利不佳導致的買船偏慢。2021年年初以來,受國際大豆價格高漲的影響,國內進口大豆成本高點突破5000元/噸,較2020年同期漲幅超過60%,較2021年同期漲幅超過20%。而進口大豆成本大增導致國內油廠盤面榨利從去年第一季度開始長期處于負值區(qū),今年開年以后倒掛程度更深。這種負利使得追求商業(yè)效益的油廠降低采購速度,只能抓住盤面給出的零星機會買船采購。 正因如此,去年第三季度以來,國內進口大豆到港量持續(xù)偏慢。今年1—2月,國內進口大豆到港量為1394萬噸,3月到港前期預估為670萬噸,但是因主要港口疫情導致卸港延遲,目前預估3月國內進口大豆到港量只有520萬噸,則第一季度進口大豆到港總量為1900萬噸,同比減少200萬噸,加上期初庫存,今年第一季度國內進口大豆實際供應量只有2190萬噸。作為對比,去年第一季度的可供應量為2655萬噸。 大豆供應偏緊又造成國內大豆壓榨量處于最近5年均值偏下方。預計第一季度國內油廠大豆壓榨量為1840萬噸,對應豆粕產(chǎn)量1440萬噸,加上期初庫存,總供應量為1500萬噸。作為對比,去年第一季度同期國內豆粕供應量接近1650萬噸。因此,雖然國內養(yǎng)殖企業(yè)幾乎全線虧損,中下游企業(yè)采購情緒平淡,但是國內豆粕油廠庫存處于極低水平,多地都曾出現(xiàn)過“一貨難求”的情景。而這種供應緊張局面反過來刺激油廠和豆粕貿易商進一步堅挺基差,豆粕基差持續(xù)上漲。 第二季度進口大豆有望增加 第二季度本身是國內進口大豆到港高峰,并且今年3月因國內主要港口疫情問題,進口大豆到港延遲,有超過100萬噸原計劃3月卸港的大豆推至4月卸港,導致4月國內進口大豆到港預估量或超過900萬噸。如果國儲拍賣節(jié)奏真如市場傳言,4月國內進口大豆供應量或超過1000萬噸,5月供應量也將在900萬噸以上,大幅高于壓榨需求,國內進口大豆庫存或快速累積。 隨著大豆供應增加,油廠開機率也將逐漸恢復,預計第二季度國內豆粕現(xiàn)貨供應將逐漸轉為寬松,基差面臨較大壓力。從目前的基差結構來看,市場已經(jīng)對4月以后的供應增加有所預期。截至3月29日,華東地區(qū)4月基差為450元/噸,5月基差為200元/噸,4月和5月的基差價差超過200元/噸。而豆粕2205合約與2209合約價差更是提前交易基差下跌風險,從3月中旬以來流暢下跌。截至3月30日,豆粕2205合約與2209合約盤中價差為90元/噸,比3月中旬高點下跌接近50%。 圖為進口大豆月度到港量 后市展望 基于目前對4—5月國內進口大豆供應增加的預期,未來2—3個月,國內豆粕供應也會隨之增加,并且前期被市場忽視的養(yǎng)殖端利空或有所發(fā)酵,第二季度豆粕現(xiàn)貨基差可能出現(xiàn)快速下跌繼而弱勢振蕩的局面。 豆粕期貨仍主要受成本端牽制錨定美豆。美國農(nóng)業(yè)部發(fā)布的種植意向報告意外利空,大幅上調美豆種植面積預估,導致2022/2023年美豆期末庫銷比升至近10%,供需結構較前期出現(xiàn)較大變化。而種植面積再次調整要等到6月底,未來2—3個月,美豆供應不確定性幾乎全部依賴于產(chǎn)區(qū)天氣。因此,在美豆天氣出現(xiàn)問題前,CBOT大豆缺乏明確利多驅動,價格或維持寬幅區(qū)間振蕩,對應國內連粕4月或整體跟隨美豆區(qū)間振蕩。從長線來看,5月以后,隨著美豆進入生長季,市場對美豆新季天氣和作物生長情況非常敏感,屆時可關注多頭機會。 責任編輯:唐正璐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本網(wǎng)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wǎng)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wǎng)”的文章均為七禾網(wǎng) m.yfjjl6v.cn版權所有,相關網(wǎng)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jīng)七禾網(wǎng)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wǎng)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lián)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劉健偉/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李賀/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chǎn)業(yè)中心負責人:果圓/王婷
電話: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員:唐正璐/李燁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七禾網(wǎng) | 沈良宏觀 | 七禾調研 | 價值投資君 | 七禾網(wǎng)APP安卓&鴻蒙 | 七禾網(wǎng)APP蘋果 | 七禾網(wǎng)投顧平臺 | 傅海棠自媒體 | 沈良自媒體 |
? 七禾網(wǎng)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