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增長、估值、政策及海外市場等因素,下半年我們對中國市場觀點整體中性、結構樂觀,建議“輕指數、重結構、偏成長”,在上半年的盤整后重新重視產業(yè)升級與消費升級等“新經濟”大趨勢。 重回成長。2021年到目前為止全球經濟“整體復蘇、節(jié)奏異步、結構分化”,風險資產跑贏。中國股市去年領先全球后今年相對落后,價值跑贏成長。綜合增長、估值、政策及海外市場等因素,下半年我們對中國市場觀點整體中性、結構樂觀,建議“輕指數、重結構、偏成長”,在上半年的盤整后重新重視產業(yè)升級與消費升級等“新經濟”大趨勢。 下半年中國增長逐步回落,可能率先進入“疫后新常態(tài)”。疫情沖擊下各經濟和市場演繹大體呈現“先進先出、長尾退出”特征,總量復蘇掩蓋下“節(jié)奏異步,結構分化”,繼續(xù)成為下半年資產價格演繹的大背景。中國在全球率先演繹“疫后復蘇、政策退出”,可能也率先進入“疫后新常態(tài)”;主要發(fā)達市場下半年經濟繼續(xù)復蘇,政策退出的討論開始進入視野;部分新興市場還在與疫情斗爭、恢復經濟的進程中。這種疫后特殊的復蘇結構帶來了“通脹、滯脹”的擔心。同時疫情大考也加劇了區(qū)域、群體、行業(yè)等維度的分化,對需求側等維度也影響深遠。在收入預期等因素影響下,中國到目前為止消費恢復偏弱。中金宏觀組預計2021年GDP增長8.5%(二、三、四季度分別為7.6%/5.8%/5.0%),我們自上而下預計A股盈利2021年增長22.7%(金融/非金融10.1%/37%),增速逐季回落,2022年可能回歸至5-10%的常態(tài)區(qū)間。 流動性相對寬裕,估值結構分化;物價、信用事件、疫情反復等是風險。在增長逐步回落的背景下,市場有關政策邊際趨松的預期可能漸起,流動性有望逐步相對寬裕。中國資本市場生態(tài)正在經歷“機構化、頭部化、產品化、國際化”等維度的歷史性轉變,在居民資產逐步增加金融資產配置、海外逐步加配中國等因素支持下,考慮新股與再融資、REITs推出、股份解禁等因素,股市流動性整體依然有支持。當前市場藍籌股估值接近歷史均值(滬深300指數前向12個月市盈率12.2倍),但分化較大??紤]到機構持股偏向優(yōu)質龍頭的特征具有持續(xù)性,估值分化的現象可能有基本面和流動性層面的支持,盡管偏高的估值可能降低未來預期收益率。物價、信用事件、疫情反復、中美關系等因素是潛在風險。 大類資產配置:順勢而為。全球疫情后“先進先出、長尾退出”的特征將繼續(xù)影響大類資產配置節(jié)奏。隨著中國逐步進入“疫后新常態(tài)”,市場關注點可能從通脹轉到更加關注增長可持續(xù)性,大類資產上,逐步減配周期與商品、關注結構,中國股市整體表現可能偏中性、聚焦優(yōu)質成長,擇機加配債券。 行業(yè)配置與主題:成長為主,兼顧周期。隨著中國進入“疫后新常態(tài)”,產業(yè)升級、消費升級所代表的“新經濟”趨勢可能會重回主線。疫情檢驗了中國制造業(yè)的韌性和競爭力(大市場、大長全的產業(yè)鏈、大基建、人才紅利等四大產業(yè)優(yōu)勢,中國制造業(yè)正在借助內需大市場衍生的眾多優(yōu)勢從傳統(tǒng)的“三低一弱”(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低質量、弱品牌)走向“三高一強”(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質量、強品牌),新“中國制造”、產業(yè)升級與產業(yè)自主趨勢強化;“碳中和”與數字經濟趨勢疊加下以電動車、新能源為代表的產業(yè)大潮仍在深化;鴻蒙操作系統(tǒng)推出可能加速萬物互聯(lián)新時代的到來;消費盡管整體不強,但結構升級趨勢仍在繼續(xù),等等。這些將為下半年及中長期創(chuàng)造投資機會。 綜合盈利、估值、政策、行業(yè)動態(tài)及中金行業(yè)分析師的觀點,我們建議關注如下三條主線:1)高景氣度、中國已經具備競爭力或正在壯大的產業(yè)鏈:電動車產業(yè)鏈、新能源光伏、科技硬件與軟件、電子半導體、部分制造業(yè)資本品等;2)泛消費類行業(yè):在泛消費,包括日常用品、輕工家居、酒店旅游、家電、汽車及零部件、醫(yī)藥及醫(yī)療器械等領域自下而上擇股;3)逐步降低周期配置但關注部分結構有利或具備結構性成長特征的周期:部分有色金屬如鋰、銅等,化工以及受益于財富及資管大發(fā)展趨勢的金融龍頭。同時我們建議對地產、銀行、交通運輸及結構偏弱、受政策影響較大的原材料板塊相對低配或中性。我們梳理了下半年五大主題機會:1)產業(yè)升級與科技創(chuàng)新;2)消費升級;3)二線“隱形冠軍”;4)財富管理與資產管理大發(fā)展;5)“穿越周期”的周期股。 責任編輯:李燁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m.yfjjl6v.cn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lián)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劉健偉/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李賀/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業(yè)中心負責人:果圓/王婷
電話: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員:唐正璐/李燁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七禾網 | 沈良宏觀 | 七禾調研 | 價值投資君 |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 七禾網APP蘋果 | 七禾網投顧平臺 | 傅海棠自媒體 | 沈良自媒體 |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