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在股指期貨上市之際,“世界金融期貨之父”利奧·梅拉梅德再次來到中國。他用自己的閱歷告誡中國廣大股民和期民——“初始階段,市場傾向于將一些問題的責任都歸咎于股指期貨,比如某只權重股價格出現(xiàn)不正常走勢、現(xiàn)貨指數(shù)出現(xiàn)暴漲暴跌、某個市場參與者出現(xiàn)大筆虧損、市場突然掀起一股投機狂熱等問題。新推出的股指期貨都有可能會成為‘代罪羔羊’,但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這些指責終將被證明是錯誤的?!?/P> 以十個交易日為時間段,截取上證綜合指數(shù)2007年以來部分歷史行情,對比之下,股指期貨是否“有罪”可見一斑。 所選時間段均為股權分置改革實施后的行情,與股指期貨上市的背景類同,完全具備可比性。從歷史行情可見,在沒有股指期貨的條件下,中國股市在相同時間段里可以出現(xiàn)數(shù)倍于股指期貨上市后的下跌幅度。尤其2009年8月4日至17日,上證綜合指數(shù)同樣處于3000余點位,市場上沒有突發(fā)性重大利空,十個交易日下跌幅度卻超過股指期貨上市后的一倍。如果把“房地產調控新政密集出臺、高盛事件、希臘危機、央行調高準備金率、各地嚴重自然災害”等重大利空忽略不計,將股市大跌的責任都歸咎于股指期貨,難道這樣才算“公平公正”嗎? 股指期貨由于其雙向機制,理論上可以助跌和助漲,但也可以緩跌和緩漲。然而很多市場事件都對股市的漲跌起到“助推器”的作用。例如新股發(fā)行、大小非解禁、違規(guī)查處、印花稅調整等等。至于股指期貨“T+0”交易與股票市場“T+1”交易不公平不對等這個觀點,更是顯得無知。期貨市場有很多自身的特點,正是這些不同于現(xiàn)貨市場交易的特點,才保證了期貨市場功能的發(fā)揮。目前全世界的期貨交易絕大多數(shù)都是“T+0”。 實事求是地說,除了技術、制度方面的理解差異之外,還存在心理方面的因素。 我們曾對部分投資者做過一次市場調查——你最刻骨銘心的股市暴跌是哪次?絕大多數(shù)回答都是“半夜雞叫”,其次就是“6124點見頂”。而上表中跌幅最大的第3項、第5項卻幾乎無人提起,極少有人提到也無法清楚表述。原因就在于類似于第3項、第5項這樣的行情沒有什么突發(fā)事件作為導火索,故也難以引發(fā)人們的聚焦和怨恨。而股指期貨推出恰恰成為近期國內期證兩市最引人矚目的重大事件,所以對投資者的心理影響會重些。 一旦市場下跌超出市場預期,非理性的投資者習慣于去尋找各種理由,股指期貨上市作為中國資本市場“大事件”,自然會“被相關”。 評價一個金融產品好與不好,不是看它能否帶來市場的上漲或下跌。對于政府來說,是要看它對于國民經濟產生的基本作用;對于監(jiān)管者來說,是要看它能否完善市場結構并有助于規(guī)范化運行。 股指期貨博弈雙方是期貨市場的“多頭”和“空頭”,并且雙方也在不斷轉換角色,其盈虧的“零和效應”產生于股指期貨的“多頭”和“空頭”之間,不存在想像中的“期民賺,股民賠”效應。 股指期貨作為年輕的中國資本市場一種劃時代的金融產品,需要在成長過程中逐步完善。當前來看,特別需要加快推進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嚴格執(zhí)行和檢查落實股指期貨交易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及時發(fā)現(xiàn)并嚴厲打擊各類違規(guī)行為,凈化股指期貨市場環(huán)境。 二是加強“股指期貨背景下股民的操作策略”專題研究和投資者教育,幫助廣大投資者盡快轉型為“懂期貨的新型股民”。 三是加快合格的股指期貨機構投資者入市步伐,完善投資者結構,實現(xiàn)以套期保值為核心內容的股指期貨市場模式。 美國1987年股災后,也曾把股指期貨視為罪魁禍首。事后人們逐漸認識到是“錯怪”了股指期貨,才使其得以“平反昭雪”,隨后其迅速發(fā)展成為全球期貨市場龍頭老大的第一品種。金融危機后的美國股市暴跌中,美國市場早已不再質疑股指期貨品種本身。國內部分投資者的抱怨和不理解,在股指期貨推出初期亦屬正常反應。 但正如梅拉梅德4月19日在南京期貨論壇上對記者提問的精彩回答:“如果沒有推出股指期貨,我們相信今天不是跌4%,而是跌停板”。股市暴跌并非股指期貨之罪,日后股市走強亦非股指期貨之功?!皟r格發(fā)現(xiàn),風險規(guī)避”——股指期貨只是在默默做自己分內的事。 責任編輯:姚曉康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本網(wǎng)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wǎng)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wǎng)”的文章均為七禾網(wǎng) m.yfjjl6v.cn版權所有,相關網(wǎng)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wǎng)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wǎng)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lián)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劉健偉/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李賀/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業(yè)中心負責人:果圓/王婷
電話: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員:唐正璐/李燁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七禾網(wǎng) | 沈良宏觀 | 七禾調研 | 價值投資君 | 七禾網(wǎng)APP安卓&鴻蒙 | 七禾網(wǎng)APP蘋果 | 七禾網(wǎng)投顧平臺 | 傅海棠自媒體 | 沈良自媒體 |
? 七禾網(wǎng)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