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印尼100萬噸棕櫚油出口審批計劃及20%左右DMO比例的陸續(xù)落地,印尼棕櫚油出口政策出現進一步的明晰,近期棕櫚油市場對印尼政策的交易預計將逐漸步入尾聲。 盡管印尼出口較完全禁止時期有所松動,但國內市場義務及出口許可制度仍形成約束,未來出口節(jié)奏將較多取決于出口許可證的發(fā)放情況,且不排除后期政策繼續(xù)變動的可能。在此背景下,我們預期印尼棕櫚油出口總體上仍不會太順暢,這將有助于緩解其國內產量及庫存增長對國際棕櫚油價格的壓制,市場可能會將部分注意力分到馬來西亞棕櫚油供應的恢復上。 然而,2022年已過近半,市場從前年就一直期待的馬來西亞棕櫚油復產卻遲遲未能到來,緊供應的強現實繼續(xù)助長棕櫚油近月價格的強勢。根據MPOB數據,2021年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僅1810萬噸,出現連續(xù)第三年下滑,較此前巔峰時期的近2000萬噸有明顯差距。 進入2022年,馬棕1-4月產量526萬噸,同比小增1.5%,但絕對值仍顯著低于五年平均水平的578萬噸。排除1-2月的低基數效應,馬棕3-4月產量同比下滑,5月中上旬的產量環(huán)比降幅仍高達13%,對應5月產量同比降幅或超10%。馬來西亞如此糟糕的產量使市場不得不再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深層次原因,而馬棕的產量表現也將有望繼續(xù)成為后期植物油走勢的核心影響因素。 一、外勞短缺問題仍未得到妥善解決 疫情引致的外籍勞工短缺被視為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不及預期的罪魁禍首。馬來西亞棕櫚種植業(yè)極度依賴外籍勞工,種植園80%以上的工人來自海外。根據MPOB數據,截至2019年底,馬來油棕產業(yè)工人共計33.7萬人,其中84.1%來自印尼、孟加拉、印度、尼泊爾等周邊國家。其中,從事棕櫚果串收割工作的外籍勞工占比高達95.3%,以印尼人為主,而這也是馬來西亞棕櫚種植園勞動力短缺最嚴重的領域。相比其他類別工種,鏟果工短缺將導致棕櫚果串收獲不及時,對棕櫚油產量將產生最為直接的影響,這在季節(jié)性增長期體現得尤為明顯。 早在新冠疫情爆發(fā)之前,馬來西亞棕櫚種植業(yè)就已經歷了較長時間的勞工短缺,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fā)及2020年3月起馬來西亞邊境的關閉,外籍勞工的返鄉(xiāng)及入境停滯更進一步地導致了種植園勞工缺口的擴大。MPOA首席執(zhí)行官表示,自2020年3月外國勞動力無法入境以來,馬來西亞棕櫚種植園短缺的勞動力已經從2019年的5萬名增加到2021年9月的7.5萬名,預計目前的勞動力缺口已超過10萬人。當前馬來西亞某些種植園的鏟果周期已經從正常的14天延長至高達50天,這極大地限制了棕櫚油的產量潛力兌現。 隨著園區(qū)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目前的馬來西亞棕櫚種植園的機械化率普遍有提升,應用在抓果、農藥噴灑、施肥、運輸等領域,有些種植園的機械化率甚至可以達到90%左右。然而,由于地形及油棕樹具體情況的復雜性,在棕櫚果串的收割上還是以人工為主,目前市場上也沒有出現能替代人工鏟果的機械化設備。 數十年以來,鏟果工使用的工具沒有發(fā)生太多變化,鏟果兼具危險性與技術性,而鏟果工長期以來一直由印尼人主導,其他國家的勞工大多難以適應如此難度及高強度的工作,因此種植園很難通過推進機械化或新增本地工人招聘的方式來彌補鏟果工的短缺,這對棕櫚油的產量潛力兌現產生了較直接的影響。不止如此,持續(xù)的勞動力短缺還使得油棕樹及園區(qū)基礎設施未能得到較好的養(yǎng)護及維護,也一定程度對棕櫚油產量增長也形成了拖累。 棕櫚種植業(yè)作為馬來西亞的支柱產業(yè)之一,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來推動解決外勞短缺的問題,但實際效果卻遠不及預期。2021年9月,馬來西亞政府特別批準了棕櫚種植業(yè)3.2萬名外籍勞工入境,還制定了相關標準作業(yè)程序,在吉隆坡國際機場建立了一個隨時可容納2000人的隔離中心;2022年3月,馬來西亞與印尼簽署了引進印尼勞工的諒解備忘錄,允許各工業(yè)領域的外勞聘請;2022年4月1日起,馬來西亞完全開放了邊境,取消國內多項防疫限制,允許完成疫苗接種者入境后免于隔離。 然而,盡管采取了如此多的措施,但截至目前馬來西亞引入外籍勞工的進度依然緩慢。根據馬來西亞出入境管理局數據,今年1-4月,馬來西亞在線續(xù)簽外籍工人及外籍工人臨時工作訪問準證的申請數量同比仍大降超30%,而該同比表現還是基于2021年本就惡化的簽證申請數據,實際情況有多糟糕不言而喻。 此前市場對4月1日開放邊境后馬來西亞的外勞入境及馬棕產量恢復有較強期待,但該期待卻被現實無情地打破。由于移民局、人力資源部與中介溝通協(xié)調的問題,近期外勞不被允許入境的狀況頻頻出現。根據媒體報道,本月有50名來自印度的外勞在第二吉隆坡國際機場不被允許入境,而此前有約200名來自印度的外勞被禁止入境,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尼泊爾和孟加拉外勞身上。 今年8月,馬來西亞即將展開大選,大選前的政府官員可能傾向于將更多的精力花在競選上,對實際事務的關注度有所下降,這才導致了一些外勞入境流程出現協(xié)調上的問題。馬來西亞棕櫚種植園普遍預期在大選完成前外勞短缺的狀況難以得到較好改善,馬來西亞棕櫚油協(xié)會預計5.2萬名外籍勞工有望在年底前入境,但MPOA也擔心這對于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恢復來說為時已晚。 目前馬來西亞某些種植園的鏟果周期已經從正常的14天延長至高達50天,隨著棕櫚油季節(jié)性增產期的到來,勞動力短缺可能令馬來西亞再度錯過棕櫚油產出旺季,由此MPOA也將2022年馬棕產量預估看在1900萬噸以下。 根據我們與棕櫚種植園的交流,他們對外勞狀況改善預期不樂觀的原因還不止在于流程,而是在整體前景上。馬來西亞棕櫚種植園最短缺的工種是鏟果工,這是一個對技術及熟練度要求都比較高的工種,需要較長時間培養(yǎng),因而很難通過新招聘來進行彌補。鏟果工長期以來一直由印尼人主導,但隨著近幾年印尼經濟不斷發(fā)展,國內的就業(yè)機會也越來越多,這使得印尼勞工背井離鄉(xiāng)到馬來西亞工作的意愿明顯下降。由于棕櫚種植園的所有工人都住在園區(qū),除本地工人之外均沒有家屬,這也導致即便是從事同樣的鏟果工作,印尼工人留在本國的種植園工作也將是更好的選擇,他們的家屬可以一起留在種植園從事其他工作,這讓他們的工作幸福感更強。 除了勞工對工作地的選擇之外,印尼政府其實也不太愿意勞工外流。印尼近些年的油棕產業(yè)發(fā)展越來越好,每年的棕櫚油產量高達4000多萬噸,是馬來西亞的2倍多,這也使得印尼政府對于收攏棕櫚油的定價權有越來越強的意愿,也為此在不斷努力。 近期印尼頻繁的政策調控從某種程度來看也是印尼對其棕櫚油定價能力的一種壓力測試,此外印尼還要求在國內經營的所有種植園公司將總部遷入印尼境內,以加強對行業(yè)的管理,其野心更是表露得十分明顯。行業(yè)的發(fā)展勢必需要足夠多的人,但相比于工業(yè)及服務業(yè),農業(yè)普遍存在工作辛苦且薪資偏低的問題,這導致近些年印尼的農業(yè)就業(yè)人口在不斷流失。 目前不止是馬來西亞,印尼也面臨著棕櫚種植園勞工不足的問題,這對于印尼的油棕產業(yè)發(fā)展形成了制約。因而,印尼政府也不太愿意與馬來西亞加強在種植園勞工方面的合作,這可能將在一定程度導致長期馬來西亞棕櫚種植園勞動力改善的艱難處境。 二、養(yǎng)護、施肥及樹齡老化亦有阻礙 當然,除了勞動力之外,還存在其他阻礙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恢復的因素。在今年1季度的傳統(tǒng)低產期,勞動力供應相對不那么緊缺的時期,馬棕的產量及單產表現相對于五年平均水平仍有較大差距,這暗示了除勞動力之外的因素也有制約。 影響棕櫚油產量的因素錯綜復雜,除了勞動力之外,面積、天氣、施肥、養(yǎng)護、樹齡等均可能產生影響,只是不同因素的影響存在一定差異。有些因素的影響偏短期,如天氣的影響多為擾動,而有些則偏長期,如樹齡對單產趨勢的決定性作用;有些因素的影響較為即時,如勞動力,有些則具有一定滯后性,如降水、施肥?,F實中的棕櫚油產量交錯著錯綜復雜的或短期或長期,或即時或滯后的影響因素,也為這些影響因素的識別帶來了較大困難。 去年馬來西亞的棕櫚種植業(yè)經歷了較普遍的勞動力短缺,除了鏟果之外,種植園在除草、殺蟲、修枝、施肥等方面的養(yǎng)護也因人手不足而沒有得到較好的進行,這對后期的棕櫚油產量顯然產生了不利影響,只是不太好量化。而由于棕櫚果生長周期較長,施肥不足對產量有明顯的滯后效應,這使得前期施肥的影響也不容忽視。研究發(fā)現,長期缺乏肥料投入對于棕櫚果單產下降有顯著影響,降幅甚至能高達40%。停止施肥后3年,施肥不足對產量的影響逐漸體現;5年后影響進一步加大;即便后期恢復施肥,單產也無法在短期內迅速恢復。 2015-2019年間,棕櫚油價格整體低迷,2016-2017年的價格反彈沒持續(xù)多久又重回跌勢,種植收益下滑使得這期間種植園被迫采取低肥料投入策略。按照3-5年的滯后期推算,目前正處于施肥不足對產量的影響進一步擴大的時期。 此外,雖然2019年下半年以來棕櫚油價格持續(xù)向好,但2020年下半年以來的原油走強帶動化肥原料成本攀升,氮肥及磷肥價格翻了3-4倍,而產地較集中的鉀肥價格也在俄烏沖突爆發(fā)后出現大幅上漲。由于化肥成本占到生產成本的30%左右,化肥價格的大幅飆升也導致部分資金實力不足的中小種植園被迫減少施肥,為后期的產量下滑繼續(xù)埋下伏筆。 不止如此,樹齡也是公認的影響棕櫚油單產及產量的重要因素,且它對棕櫚油單產的影響更持久,幾乎貫穿油棕的一生。一般來說,油棕在栽種至種植園后,經過3-4年的生長期開始結果,4-7年產量逐年增加,7-14年后進入旺產期,15-18年后產量逐漸衰退,樹齡的高低將直接影響棕櫚油單產趨勢的發(fā)展方向,對產量有著十分關鍵的影響。 然而,由于油棕種植起步初期的野蠻擴張令其形象受損,在2015年的印尼森林大火后,環(huán)保壓力倒逼東南亞收緊土地許可證發(fā)放,這令近些年的油棕種植面積增速顯著放緩,馬來西亞的種植面積甚至出現連續(xù)兩年下滑。MPOB數據顯示,2021年馬來西亞油棕種植面積574萬公頃,同比下滑2.17%,較2019年巔峰時期的590萬公頃種植面積下滑16.2萬公頃。按照3.2噸/公頃左右的單產估算,帶來的產量損失幅度超過50萬噸。 此外,2019年下半年之前棕櫚油價格整體低迷,種植園翻種老樹不積極,且馬來西亞有限的土地限制油棕種植面積擴張,這均促使馬來西亞的油棕樹齡不斷增加。我們利用官方種植面積推算出的馬來西亞油棕平均樹齡為15-16年,已經進入15-18年的產量衰退期,從MPOB的單產數據也可以看出比較明顯的下滑趨勢,樹齡老化成為馬棕年產量持續(xù)徘徊在2000萬噸下方的重要原因。 近幾年的馬棕產量的持續(xù)下滑除了天氣、勞動力等因素之外,也與樹齡老化帶來的趨勢性單產下滑脫不開關系。如果馬來西亞不能通過及時的翻種很好地改善其油棕樹齡結構,在未來幾年,即便天氣、勞動力等因素恢復正常,可能也難以避免棕櫚油產量繼續(xù)下滑的趨勢。 三、天氣已不構成馬棕產量偏差的原因 一個比較好的消息是,雖然2021年馬棕產量拉胯有來自惡劣天氣的原因,但目前的天氣已基本不構成馬棕產量表現偏差的影響因素。天氣(主要是降水)對棕櫚油產量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過量降雨影響當期收獲節(jié)奏及產量;2、干旱對產量有滯后影響,包括滯后8-10個月及滯后20-22個月的兩波主要沖擊。 根據我們的監(jiān)測,當前馬來西亞棕櫚油主產區(qū)降雨正常,棕櫚油產量并未受到過量降雨帶來的不利影響。雖然目前太平洋拉尼娜仍在持續(xù)中,意味著東南亞仍暴露在降雨可能偏多的環(huán)境里,但過去一個多月以來,馬來西亞棕櫚油主產區(qū)降雨普遍較為正常,沒有再出現如去年年底那般過量降雨引致洪澇的情況。 根據NOAA最新監(jiān)測,未來幾個月北半球拉尼娜有望變弱,北半球夏季拉尼娜持續(xù)的概率降低至58%,但隨后升至61%。拉尼娜可能持續(xù)至2022-23年的早冬。 雖然拉尼娜令東南亞繼續(xù)暴露在降雨偏多的風險中,但由于馬來西亞雨季一般為11月至次年3月,隨著馬來西亞進入旱季、降雨季節(jié)性減少,盡管北半球拉尼娜尚未消退,但旱季偏低的降雨量預計將使未來幾個月棕櫚油主產區(qū)發(fā)生洪澇的概率大大降低,不太會對當期的棕櫚油生產造成不利影響。 而跟蹤降雨量歷史也很容易發(fā)現,自2020年1季度后,馬來西亞棕櫚油主產區(qū)普遍經歷較好的降雨,即便按照降雨對產量較長的20-22個月的滯后影響來看,站在2022年2季度往后的時點,此前的干旱滯后影響也已經基本上不存在了。 綜上所述,當前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遲遲未能恢復,其背后有深層次的原因。天氣雖已不構成馬棕產量偏差表現的影響因素,但仍有其他阻礙馬來西亞棕櫚油復產的因素存在,包括中短期甚至長期可能都難以解決的外勞短缺問題、前期偏差的施肥及養(yǎng)護情況,以及馬來西亞下滑的油棕種植面積及老化的樹齡結構。 在此情形下,我們對于后期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的恢復性增長并不抱太樂觀的預期,未來幾個月市場可能不得不繼續(xù)面對馬棕復產不及預期的局面。隨著市場對馬棕復產預期的不斷破滅及修正,棕櫚油近月價格或有望保持強勢,期價仍將存在向上修復貼水的空間,將支撐棕櫚油單邊及月間價差正套走勢,并可能繼續(xù)外溢至整個植物油市場。 責任編輯:李燁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m.yfjjl6v.cn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劉健偉/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李賀/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業(yè)中心負責人:果圓/王婷
電話: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員:唐正璐/李燁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七禾網 | 沈良宏觀 | 七禾調研 | 價值投資君 |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 七禾網APP蘋果 | 七禾網投顧平臺 | 傅海棠自媒體 | 沈良自媒體 |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