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證監(jiān)會批準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開展中證1000股指期貨和期權交易,相關合約2022年7月22日正式掛牌。三個問題帶您看懂中證1000股指期貨! 1.中證1000指數的特點? 中證1000指數和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指數有哪些區(qū)別?我們分別從成分視角、業(yè)績與估值以及市場交易數據的角度來看一看: 成分視角 從行業(yè)構成來看,中證1000指數的前三大行業(yè)為工業(yè)、信息技術和材料,三者合計占比超過67%,金融地產成分比例最低,合計僅為3.7%。中證1000的行業(yè)分布結構和中證500指數最為接近,和上證50指數差異最大。中證500的前三大權重行業(yè)也是材料、工業(yè)和信息技術,合計占比為56.7%,而上證50指數的前三單權重行業(yè)是金融、日常消費和信息技術,三者合計占比64.3%。 從成分股來看,中證1000指數的成分股數量最多,但成分股市值卻最小。中證1000指數包含了1000個成分股,顯然是四個股指當中含成分股數量最多的股票,但這1000只股票的市值基本都在500億元以下,是典型的小市值公司。按成分股市值的大小來排序,四個指數涵蓋的分別是超大型股票、大中型股票、中小型股票以及小型股票。 業(yè)績與估值 中證1000指數的凈利潤增速波動大,與中證500指數更相似,業(yè)績穩(wěn)定性不如滬深300和上證50指數。 過去,中證1000指數的凈資產回報率是四個指數中最低的,但在今年半年報披露后,中證1000指數的凈資產回報率反超了中證500指數。 中證1000指數是四個指數里每股收益最低,但估值最高的。從2016年初至今,中證1000指數和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指數的滾動市盈率均值分別為45.23、10.61、13.03以及29.05倍。 市場交易數據 中證1000指數目前的成交額約2300億元,成交額體量僅次于滬深300指數,遠高于上證50指數。 中證1000指數目前的換手率在3.5%-4%左右,遠高于其他三個指數. 同時,中證1000指數的歷史波動率也水平也高于其他三個指數,從2016年初至今,中證1000指數和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指數的歷史波動率均值分別為23.25%、18.10%、18.19%以及21.17%。 簡單來說,中證1000指數的特點是:小市值、高估值、高波動。 2.中證1000股指期貨的特點? 中證1000股指期貨的代碼為IM,合約細則基本和其他三個期指品種一致,除了兩個點需要注意: 第一,IM的合約乘數為200元/點,中證1000指數現(xiàn)價7000點左右,意味著上市后IM單合約的價值在140萬左右。IF、IH和IC目前的單合約價值約為128萬、85萬以及125萬,因此,IM上市后將成為四個股指品種中,單合約規(guī)模最大的品種。 第二,IM上市后的保證金比例為15%,也是四個品種中保證金比例最高的品種。 3.中證1000股指期貨上市后的一些猜想? 成交活躍度高 IM也是第一個典型的小市值風格股票風險管理的工具,這批股票波動偏大,相應的風險管理需求更為旺盛,支撐IM的風險管理交易需求。另一方面,中證1000指數的現(xiàn)貨成交額不低,這意味著中證1000指數期貨的成交額也應該不低;加上中證1000指數高估值、高波動的特征,IM的波動也會偏大,這同樣會帶來更多的交易需求。因此,我們推斷IM上市后的成交活躍度肯定不低。 IM上市后可能會貼水 目前,期指當中IC保持著長期貼水的狀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Alpha策略對沖需求帶來的。由于中證1000指數的成長性更強,波動率更高,投資其成分股能偶獲取Alpha的概率會更高,同時,IM上市后也給投資者提供了多一項的對沖選擇項,因此,我們推斷Alpha策略的需求可能會導致IM和IC一樣出現(xiàn)長期貼水的狀況,并且,如果更多的資金選擇IM來替代IC來做對沖,IC的貼水可能會出現(xiàn)縮窄。 更多增量資金、更多元化的產品 中證1000股指期貨上市后,股指衍生品市場將覆蓋從大藍籌到小市值成分指數的全部鏈條,風險管理工具的進一步豐富意味著可以出現(xiàn)更多元化的產品。例如,后續(xù)可能會出現(xiàn)中證1000指數的雪球產品,也可能會出現(xiàn)利用IM進行投資管理的權益產品。同時,根據當年IC上市的經驗,新品種的注入會讓市場場對指數的關注度變高,帶動指數跟蹤ETF規(guī)模的上行。根據新聞報道,在7月22日IM掛牌上市當天,匯添富、易方達、廣發(fā)、富國等旗下中證1000ETF將同日發(fā)售,而目前跟蹤中證1000指數的ETF基金最大的規(guī)模不過才26億元,等更多的ETF基金發(fā)行后,期現(xiàn)貨市場都將迎來更多的增量資金。 責任編輯:李燁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m.yfjjl6v.cn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lián)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劉健偉/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李賀/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業(yè)中心負責人:果圓/王婷
電話: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員:唐正璐/李燁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七禾網 | 沈良宏觀 | 七禾調研 | 價值投資君 |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 七禾網APP蘋果 | 七禾網投顧平臺 | 傅海棠自媒體 | 沈良自媒體 |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