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華財富
產業(yè)智庫服務平臺

七禾網首頁 >> 頭條

貨幣過量 眾多“炒家”堆積出國內農產品牛市

最新高手視頻! 七禾網 時間:2010-09-02 09:15:50 來源:新浪財經

今年地球好像轉的離太陽格外近,北半球的夏天令人窒息的酷熱。天干物燥,靠天吃飯的農業(yè)自然備受關注,小麥領著頭,棉花、玉米等農產品價格翻著跟頭往上漲。中國國內同樣如此,漲勢出現(xiàn)的甚至更早,從綠豆開始漲,甚至連蔥姜蒜都沒落下。

這個夏天,幾乎所有的農產品都貼上了漲價的標簽。追根溯源,各式各樣的炒家被拉了出來,從國際投行、對沖基金,到到處流竄的二道販子和有貨不賣的農戶,都成了導致農產品漲價的策劃、實施者,被一而再,再而三的討伐。

不必諱言,漲價的過程中,這些人獲益匪淺,他們也確實應當為農產品價格的過度上漲承擔責任,但要把這些投機分子釘在罪魁禍首的位置上,還是過于高看了他們。

記得大學時,經濟學的第一堂課,就是說明價格決定于供給和需求,不僅決定于商品本身的供給和需求,也決定于貨幣的供給和需求。顯然,惡劣的天氣讓農產品供給可能在某些環(huán)節(jié)上出現(xiàn)缺口,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目前整個經濟體系中沉淀了過多的貨幣,這才是漲價的深層次原因。

其實,過量的貨幣不僅僅是今天夏天才突然出現(xiàn)的,而是在至少近10年以來就在不斷積聚的。2000年前后,網絡經濟泡沫的破滅,911事件沖擊,全球經濟陷入危機。當時美聯(lián)儲主席格林斯潘使用了前所未有的手段——通過增加貨幣供給快速推動了經濟的增長。在相當長時間內,格老被視為央行行長的典范。然而,這樣做的惡果隨之而來,在供需基本穩(wěn)定的前提下,大宗商品價格從2003年開始不斷上漲,到了2008年的夏天,石油接近150美元一桶,銅價接近9000美元一噸,這些價格都是幾年前不可想象的。

終極的惡果在雷曼倒掉之后爆發(fā),全球陷入金融危機。然而,治療的藥劑居然和致病的病因雷同。幾乎所有的央行行長和財長都認為,流動性的缺乏是危機的本質,治愈之道在于增加流動性。

然而筆者的觀點更極端一些,實際情況是,2008年的危機消滅的是大量的虛擬財富,但是各國的基礎貨幣沒有減少,準備金比例的下調使得貨幣乘數(shù)甚至在加大,也就是說體系內的貨幣數(shù)量并沒有實質性的下降,而是由于各個機構都將能搞到手的現(xiàn)金攥在手里,才導致市場上看上去流動的貨幣很少。

于是,各類的經濟刺激計劃和放貸計劃紛紛出爐,市場上看起來活泛了許多,然而實際上的效果除了讓體系內的貨幣更多以外,其他的實質意義很難評估。即使后來出現(xiàn)復蘇跡象,投資開始增加,也很難判斷到底是因為新增的貨幣投放,還是以前那些小心翼翼的現(xiàn)金出動了。

不管如何,經過兩年的喘息,盡管有二次衰退的說法,但是大量的貨幣還是耐不住寂寞,惡劣天氣下的農產品就成為了這些貨幣的“獵物”。

換個角度來說,各個市場上充斥著如此眾多的“炒家”,喜歡囤積綠豆、大蒜甚至生姜,從小麥到棉花玉米無一不炒,也側面說明“無所事事”的錢實在太多了。

經濟學上有一個周期理論,是說經濟發(fā)展存在一個大致穩(wěn)定的周期,從衰退、停滯、到復蘇、高速發(fā)展,然后進入新一輪的衰退,其中的短周期大概在8年上下。按照這一理論,上世紀9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是一個周期,而到2008年的危機爆發(fā)又是一個周期。

一般來說,衰退之后,需要時間和經濟運轉來消退此前一輪的泡沫,重新夯實基礎后再次增長。然而本輪危機的質量方案,卻是希望在短期內通過注資的方式回避降低經濟體系內貨幣數(shù)量的階段,直接重新加速增長。現(xiàn)在看來,這種注資行為相當于一劑強心針,經濟增長的脈搏雖然再次跳動了,但是整個肌體的沉疴并沒有消除。

由于美國擔心二次衰退,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陰魂不散,日本擔憂幣值過高影響出口,主流國家的硬貨幣應為還將繼續(xù),甚至可能加快。那么,不斷增加的貨幣只能導致商品價格的增長,甚至農產品只是發(fā)端,其他商品、服務的價格也將依次上漲。一個容易理解的理論是,農產品作為所有商品和人力資本的構成要件,其必然增加其他商品的成本,漲價理所當然。更何況貨幣越來越多呢?

作為經濟體系中最微末的一環(huán),筆者當然也不希望通過衰退的方式來解決貨幣過多的問題,但是既要無衰退有增長,有希望物價穩(wěn)中有降,則不僅僅是希望魚與熊掌兼得,而是希望馬兒跑得快,而且還不吃草。

責任編輯:劉健偉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m.yfjjl6v.cn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lián)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聯(lián)系我們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劉健偉/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李賀/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業(yè)中心負責人:果圓/王婷
電話: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員:唐正璐/李燁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七禾網

沈良宏觀

七禾調研

價值投資君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七禾網APP蘋果

七禾網投顧平臺

傅海棠自媒體

沈良自媒體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

認證聯(lián)盟

技術支持 本網法律顧問 曲峰律師 余楓梧律師 廣告合作 關于我們 鄭重聲明 業(yè)務公告

中期協(xié)“期媒投教聯(lián)盟”成員 、 中期協(xié)“金融科技委員會”委員單位